发布时间:2023-05-25浏览次数:840
中新网江西上饶11月30日电 (巫发阳 王南山)倾角达44.43度、位列全国第三大倾角的高速环道上,全球唯一的桥式摊铺机、鼓式压路机一体化作业,实现全幅一次性摊铺,展现出现代化建造“中西合璧”的视觉震撼。智能网联测试区,采用“5G+北斗技术”,17座基站联袂上阵,为无人驾驶汽车、网联汽车等提供近百种功能测试场景,展示出智能网联技术“集大成”的独特魅力。
11月29日,记者走进国内第一家将智能驾驶测试与传统测试相融合的大型综合类试验场中交(上饶)汽车综合试验场,围绕“交筑·超级车道”主题,解读首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试验场的科技内涵。
“上饶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主要测试车辆的高速可靠和耐久等性能,可用来研发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车胎与轮胎系统,也可提供车辆污染物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及高速滑行试验,是整个试验场的核心功能区之一。设计最高平衡车速为240公里/小时,最高测试车速能达到300公里/小时,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中交一公局集团上饶汽车试验场项目负责人谷巨龙告诉记者,为保障高速环道曲面摊铺无缝连接,最近三个月以来,他们一直保持24小时施工、人停机不停、轮班连轴转的节奏,今天终于迎来了高速环道摊铺圆满收官的高光时刻。
中交(上饶)汽车综合试验场“超级车道”进行一次性摊铺作业。王南山摄
从高空俯瞰,全长7.195公里的高速环道已经闭合成环,如同镶嵌在山水间的巨型“曲别针”,展示着优雅的弧线,将偌大的汽车试验场主要功能区紧紧拥抱在怀里。高速环道4.56公里弯道部分摊铺,是整个施工环节的重中之重,弯道长、倾角大、精度要求高,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和技术细节都不容出错。
为达到设计技术体系要求和日后汽车试验标准,项目团队多次进行专项方案的论证推演,最终采用“布劳斯曲线、3次抛物线设计”的方式,精准计算出18.7万个控制数据,充分满足汽车行驶重心轨迹特性,确保了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及曲面施工成型控制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既有摊铺重器在大倾角下高难度作业的“大场面”,也有数智化技术、科技感满满的“梦工厂”。据谷巨龙介绍,上饶试验场已建成投用的智能网联测试区,实现了5G网络、高精度地图定位全覆盖,包含高速公路、城市街景、乡村公路、柔性测试区、无人驾驶汽车路考区五个测试区,主流高端智能化感知设备一应俱全,为进行车辆试验和信号感知、数据中心分析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此外,在软件平台方面,项目团队通过数字孪生综合管理平台以1比1的模型,实时反映在数字化界面上,为超速、行人横穿、避障等测试环境保驾护航。
中交(上饶)汽车综合试验场实现5G网络高端智能化感知设备全覆盖。王南山摄
“主要亮点还在于现有的近百种功能测试场景,可满足L3自动驾驶测试需求,并预留了L4、L5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升级空间,一整套先进装备、一系列技术手段、一体化运营体系,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谷巨龙介绍道。
上饶汽车试验场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区,是国内第一家以PPP模式实施的汽车试验场项目。项目总用地6165.15亩,包含耐久城市广场、越野路等在内的16个试验模块,拥有118种功能不一、自成一体的特种道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新一代智能化汽车综合性试验场地,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传统汽车的测试验证和评价需求,服务于江西省及周边400公里范围内的汽车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央地合作、加快区域发展,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赣闽浙皖”四省区域联盟一流汽车试验场,带动江西及周边省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新网郑州11月30日电 (记者 韩章云)协作机器人写毛笔字堪比真人作品,智能AI视频模拟驾驶舱让体验者在室内感受山地飞驰、礼宾机器人主打礼貌与陪伴……11月30日,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在郑州开幕,现场众多“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成果演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数字化为千行百业带来的蝶变。
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在郑州举行。韩章云 摄
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由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围绕“推进数实融合新基建,赋能现代化河南新发展”这一主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领军者,深入交流探讨加快新基建、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方案举措。
近年来,河南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融合应用持续深化。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5G和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5G基站达到18.7万个,居全国第5位,郑州等9市成为全国千兆城市。
图为工作人员演示智能AI视频模拟驾驶舱。韩章云 摄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尚进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河南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打造“5G+”“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引领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致辞中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他提到,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高速宽带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7.54亿户,位居全球第一,千兆光网具备覆盖5亿户家庭的能力。工业互联网已广泛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建设项目8000余个。
当前,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为全面展示河南5G建设应用成果,此次大会还创新举办“5G+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成果演示,通过可视化、场景化的现场体验让与会嘉宾直观感受5G如何赋能千行百业,让制造变“智造”。
在河南移动成果演示区,“5G+数字样机重载机械臂”“5G+AI质检”“5G+智能煤矿”等项目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据河南移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同打造的“5G+智慧煤矿”项目,在高瓦斯超千米深井矿建设了5G网络,不仅有了内联外通的5G信号,掘进机、皮带机、高清摄像仪、防爆终端均可接入网络,在高地温、高地压、高瓦斯、水文条件复杂的自然环境下,通过“5G+远程掘进”应用,可以让一线工人远离恶劣工作面,实现了危险作业区域设备远程控制。
图为协作机器人写毛笔字。韩章云 摄
在河南联通成果演示区,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引来不少嘉宾围观。该设备类似于一只机械臂,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随着“手持”毛笔的机械臂缓缓运动,纸面上出现“追求卓越”四个汉字,堪比真人书法作品。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会写毛笔字,该协作机器人还有很多技能。“这款协作机器人具有集成部署成本低、满足人机协作需求、操作简单、适应柔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医药、金属加工等行业。”
记者了解到,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期间,还将举办“5G+工业互联网赋能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AI大模型助力产业创新应用”两场项目对接活动,通过项目路演、互动交流,更好搭建企业对接融合平台。(完)